当前位置: 首页 > 发展规划 > 忻州的建制沿革

忻州的建制沿革

2018年04月19日 08:29:06 访问量:850

名称由来

相传汉高祖北上抗匈奴,兵困平城(今大同),脱围时大军南辙,到忻口方摆脱追兵。高祖破愁而笑,六军欣然如归,因“欣”通“忻”,忻州之名由此而生。[3]

历史沿革

新石器时代忻州就有人类活动。城市风貌(5)

忻州地区春秋时大部分属晋地。

战国属赵。

秦汉属太原、雁门、太平等郡。

东汉建安二十年(215年)于九原县置新兴郡。

三国魏时雁门郡治自今朔州市境徙广武县,故治在今代县境。

西晋元康中年改新兴郡为晋昌郡。

南北朝时期,北魏初年于肆卢县置肆卢郡。北齐废永安、永定、新安、建安、广安、广宁、神武、齐、吐京诸郡,改武州为北灵州,寻废,改廓州为北显州。北周废繁峙、太平2郡及北显州。大象元年(579年)肆州治徙今代县境。

隋开皇元年(581年)复置新兴郡。

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新兴郡为忻州,改雁门郡为代州,建都督府。

五代,后唐改武州为毅州,后废。北汉于今繁峙县境置宝兴军,乾佑五年(952年)于今宁武县境置宁化军和固军。后周显德元年(954年)于雁门县置静塞军,故治在今代县境,寻废。

北宋废宁化军和宝兴军。太平兴国四年(979年)废固军。太平兴国五年(980年)于岚谷县复置岢岚军,于宁化县复置宁化军。太平兴国六年(981年)于今静乐县境置静乐军。

辽重熙九年(1040年)复于今五寨县境置武州,于今偏关县境置宁边州。

宋熙宁三年(1070年)废宪州,熙宁十年(1077年)复置。政和五年(1115年)改宪州为汾源郡。

金天会六年(1128年)于雁门县置震武军,后废。天德三年(1151年)改汾源郡为管州。大定二十二年(1182年)岢岚军、保德军、火山军、宁化军均升为州。

元太祖十四年(1219年)升崞县为崞州,故治在今原平市境。元太祖十六年(1221年)废岢岚州,并宁化州入管州。元至元二年(1265年)睟州废入保德州。元至元四年(1338年)宁边州废入武州。忻州人民公园

明洪武二年(1369年)废武州,改崞、代、坚、台4州为崞、代、繁峙、五台4县,三年改管州为静乐县,七年改保德州为保德县。成化二十三年(1487年)于代州置雁门道。嘉靖中年改雁门道为雁平道,明末废。

清康熙十年(1671年)复置雁平道。雍正二年(1724年)升忻、代、保德3州为直隶州。清末废雁平道。

中华民国初年废州。属雁门道,后分别属山西第一、第二专员公署。

1949年置忻县专区,专署驻忻县,辖忻县、代县、宁武、静乐、五台、定襄、繁峙、崞县、阳曲等9县。1952年将原兴县专区所属兴县、保德、河曲、偏关、神池、五寨、岢岚、岚县等8县划入忻县专区。1958年底,忻县专区与雁北专区合并为晋北专区。1961年复设忻县专区,专署驻忻县。原晋北专区所属忻定、宁武、原平、繁峙、五台、静乐、兴县、河曲、五寨、保德、偏关等11县划归忻县专区。恢复1958年属晋北专区时撤销的忻县、定襄、代县、岚县(驻东村)、岢岚、神池等6县;撤销忻定县。忻县专区辖16县。1970年忻县专区改称忻县地区,地区驻忻县。1971年将兴县、岚县划归吕梁地区,忻县地区辖14县。

1983年,忻县地区改为忻州地区,忻县改为忻州市,地区行署驻忻州市。1993年,原平县改为原平市。忻州地区辖代县、繁峙、五台、定襄、静乐、岢岚、保德、五寨、河曲、偏关、神池、宁武12县,代管忻州、原平2市。

2000年,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忻州地区和县级忻州市,设立地级忻州市。市政府驻新设立的忻府区。忻州市设立忻府区,以原县级忻州市的行政区域为忻府区的行政区域。[4]

忻州市景

编辑:高秀英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宁武县西关小学 特此声明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 ICP证 京ICP备13002626号-8 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宁武县西关小学 版权所有
联系地址:宁武县凤凰西街
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